對于電商企業而言,效率就是企業生命,因為高效不僅僅是利益的保障,還是客戶滿意度的支撐。倉庫管理人員可以說是后端倉庫的“大家長”。不僅要做好商品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還要做好人員的統籌安排和突發事件的處理。這些都是倉庫管理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倉庫管理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和一定的抗壓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更好的開展倉儲管理活動,為企業帶來健康有利的發展。一個標準化的倉庫,總結起來,其實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你在不在,照常運作。倉庫,不是為倉管員建立的,而是為新員工建立的,當你請假的時候,別人立刻能夠開展工作,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失,而造成倉庫脫節或是找不到東西的現象,那么要做到這個要求,倉庫的管理層應關注以下幾點。■負責倉庫的盤點、組織、監督以及倉庫存卡的復核性稽查,并對庫存實物負責■負責貨物的出入庫及堆碼進行有效合理規劃及庫位的整理,有效提高倉庫利用率■負責裝卸力量的調配與控制及整理庫區環境并對其進行考核■負責客戶庫存信息的管理以及協調倉庫與各部門的工作關系■具備較強的倉庫的電腦化管理的能力(熟悉倉庫電腦化管理的應用、熟悉電腦化倉庫管理的基本結構并能熟練應用倉庫電腦化管理的操作)企業當然可以保持很多庫存,進而任何可預見的需求水平都可以保證供應。但保持庫存會導致費用支出和效率損失。如果庫存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則進行倉庫平面布置、計算倉庫面積 、確定倉庫參數是倉庫規劃的重點。利用有效的庫存管理方法(如定量訂貨法、定期訂貨法以及需求驅動精益供應法)計算出安全庫存量、最低庫存量以及有效庫存量,確定出最佳訂購點。另外小件不必要的庫存、 如何進行零庫存、倉庫不良癥狀及其改善也是應重點考慮的內容。倉儲計劃包括:出入庫計劃、保管養護計劃、設施設備使用計劃、勞動力組織計劃和倉儲費用計劃。準確編制倉儲計劃是確保倉庫利用率和加快倉庫周轉的重要條件,只有計劃周全,才能維持倉庫貨物存儲量的平衡穩定,避免“臨時抱佛腳”。接貨、驗收、登記是入庫管理不可缺少的步驟。接貨之前要準備充分;驗收貨物要一絲不茍,分毫不差。入庫登記、輸入計算機、貨位確認等作業不能有半點疏漏,否則會造成一系列的麻煩。另外做好成品、半成品的入庫控制、物料入庫準備、進行物料入庫驗收和實物驗收、處理商品驗收中發現的問題也是常規性工作之一。■貨位管理。規劃出每件貨物存在哪個區、哪列、哪排、哪個貨格等應該一目了然,準確無誤;■貨物的堆碼管理。包括高度、寬度、通道的合理性,貨物堆碼結構及穩定度;防火設備、消防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程度;倉庫地面承載以及庫內通風、散熱、防寒、保暖等。呆料的處理、排除廢料的處理、報警進行理貨、劃分料區、設計保管空間、進行物料編碼、進行貨位編碼、進行盤點作業也是管理的重點。■盤點與現場管理。盤點方法的選擇與一目了然的現場盤點制度的確定(如采取看板管理)是盤點與現場管理的重要內容。出庫管理是倉儲作業結束前的最后一個環節,必須保證數量、品種、收貨人等核對無誤。成品、半成品的出庫控制、半成品的退貨補料控制出庫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應提前做好,否則容易忙中出錯。② 倉庫要有相應的進倉門和出倉門,并有明確的標示牌。③ 倉庫的辦公室盡可能設置在倉區附近,并有倉名標牌。④ 倉庫內要留有必要的廢次品存放區、物料暫存區、待驗區、發貨區等。⑤ 倉庫設計,須將安全因素考慮在內,須明確規定消防器材所在位置,消防通道和消防部門的位置等。⑥ 每倉的進倉門外,須張貼《倉庫平面圖》,反映該倉所在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倉區倉位、倉門各類通道、門、窗、電梯等內容。① 多利用倉庫空間,盡量采取立堆放方式,提高倉庫空間利用率。② 通道應有適當的寬度,并保持裝卸空間,使物料搬運得以順暢進行。③ 不同的物料應依物料本身形狀、性質、價值等來考慮不同的堆放方式。⑥ 物料堆放應容易識別與檢查,如良品、不良品、呆料、廢料的分開處理。⑤ 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注意通風和良好照明條件。在規模較大的企業,可將廢料集中一處并從事物料解體的工作,將解體后的物料重新加以分類處理,并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③ 盤點復盤、監盤或抽盤人員的選取,應該有一定的級別順序。④ 盤點用的報表和表格必須事先印妥,并在人員培訓時進行演練。②存貨周轉率低,存料金額過大造成財務負擔過大時,宜設法降低庫存量。③物料供應不繼率過大時設法強化物料計劃與庫存管理以及采購的配合。④物料盤點工作完成以后,所發生的差額、錯誤、呆滯、盈虧、損耗等結果,應分別予以處理,并防止以后再發生。